内蒙古: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 科技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2023-06-25 08:22:46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6月的赤峰市巴林左旗,远山叠翠,遍野芬芳,处处透露着生机与希望。不久前,巴林左旗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成为内蒙古唯一以“科技支撑民生改善——依靠科技创新助力脱贫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创建主题的国家创新型县(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前全国共批准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两批144个,内蒙古也仅获批建设3个,巴林左旗何以脱颖而出?日前,记者深入巴林左旗,走访多个乡镇、园区、企业,从实践中探寻他们的县域创新之道。

平台为基创新要素催生发展动能

巴林左旗是中药材北苍术的道地产区,其三山乡因中药材苍术种植规模大、经济效益高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然而,由于缺乏优质种苗和标准化种植技术,制约了产业长远发展。

2022年,三山乡新农村小北沟一片3000多亩的山谷中,一座集中(蒙)药材科研、组培、育苗的现代化中(蒙)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拔地而起。园区一期规划建设4000平方米的组培及药材科研大楼、4000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和20栋双层蓄水保温育苗大棚。届时,这里将聚集区内外一流研发团队和中(蒙)药材种植加工上下游企业,形成集中(蒙)药材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和组培育苗、规模化扩繁示范,以及药材切片加工、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该园区正全力打造“中国北方仿野生药材种植基地”和“中国北方仿野生药材种苗基地”。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承载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深谙此道的巴林左旗始终把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农牧业现代化的突破口,紧紧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系统布局、科学规划,把科技创新融入到产业链各环节,以“真金白银”的“硬投入”完善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

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开放合作,从破解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出发,面向全国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集聚人才、项目、技术等优质创新资源——

三山乡建设的现代中(蒙)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集聚中国农科院、北京农学院、延安大学、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自治区农技推广中心、赤峰市农科所等多所区内外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按照“科技示范园区+资源圃+标准田示范+庭院经济+创新联合体”的特色产业高效发展模式推进七大功能区建设,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苍术苗5000万株,可按需生产其他药材组培苗、花卉组培苗和仁类药材苗木组培苗,解决全旗130万亩退耕还林地块林下经济优质中(蒙)药材种苗的供给需求。

隆昌镇建设的现代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正按照“一核、两翼、八区”的总体布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贯穿繁育、养殖、饲料、粪污处理、屠宰、交易全链条,打造集百亩科技创新核心区、千亩肉牛繁育基地、万亩肉牛养殖集中区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园区。到2023年底,园区奶牛存栏将达到1万头、肉牛存栏将达到5万头。

富河镇建设的现代肉驴产业园核心区,是全国最大的乌头驴种源基地,围绕打造“全国肉驴良种繁育第一县”目标,建成鸿智3000头肉驴养殖场1处,肉驴“家庭牧场+”改良站4处、改良点17个,全镇优质肉驴存栏达到9000多头。为全面提高园区科技支撑能力,目前正依托中金驴业、赤峰鸿智等龙头企业资源,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和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等科技力量,全力建设集保种、改良和繁育为一体的规模化繁育基地,力争到2025年,构建起肉驴“良种繁育、生态养殖、交易集散、标准屠宰、精深加工、冷链配送、美食餐饮”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带动全旗肉驴存栏达到18万头以上,年肉驴屠宰加工1万头以上。

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的快速崛起,如号角般展现着巴林左旗创新发展的决心与信心,也为巴林左旗招商引资、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业要素集聚搭建了平台。2022年伊始,巴林左旗以科技支撑产业兴旺为目标,相继建立起肉牛、肉驴、笤帚苗、中(蒙)药材、乡村振兴5个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累计吸引投资20亿元以上,有效带动一批高水平科技项目、科研成果向巴林左旗集聚。2022年,“巴林左旗肉牛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巴林左旗肉驴产业关键技术成果示范与推广”2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计划支持。2023年,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巴林左旗政府签署玉米密植高产技术“科技包旗”协议,当年开展百亩以上示范23处、千亩以上示范6处、5000亩以上示范2处,示范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到2025年推广面积预计突破50万亩,有望将当地玉米平均产量提高到每亩800—1000公斤,“十四五”期间将实现玉米单产每亩增加100公斤,年增产2亿斤,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今年巴林左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开展‘创新左旗’建设,深入实施科技研发投入攻坚和‘双倍增’行动,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我们通过产业园区示范、创新联合体带动、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围绕肉牛、肉驴、笤帚苗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点、线、面’创新联动发展新格局,推动科技更好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让科技在基层活起来、在产业中立起来”,巴林左旗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旗长张映杰说。

人才为要科技智力服务乡村振兴

仲夏的山区,乍暖还凉。一大早,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所研究员王瑞利驱车70多公里,赶往驻村包联帮扶的三山乡新农村村,察看新引进的菊苣直筒育苗出苗情况。再过3个月,王瑞利就要结束在巴林左旗的挂职与驻村工作,他希望在离开之前,为巴林左旗的乡村振兴事业再开辟一条新的产业赛道。

菊苣是药食同源的新资源食品,属于一年生药材,从种到收再到深加工,全产业链产业化程度很高,各环节技术成熟后,对老百姓增收带动效应明显,有利于三山乡形成药材一年生、两年生和多年生的可持续种植格局,实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得,如果再能引进就地深加工企业,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大健康产业,可以为巴林左旗的药材产业再建一个支柱产业”,王瑞利说。

从2021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挂职巴林左旗政府副旗长,王瑞利从没忘记自己科技工作者的身份,他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协助巴林左旗科学谋划县域产业发展布局,协调引进外部优势创新资源,从《创新左旗建设方案》的制定,到中(蒙)药材、肉牛、肉驴等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的规划,再到国家创新型县(市)的申报,无不凝结着他的心血与汗水。

这只是巴林左旗调动发挥人才智力、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更为广阔的田间地头,还有来自区内外的26位专家学者,响应中央号召组成科技特派团,围绕中(蒙)药材、笤帚苗、肉羊、肉牛、肉驴等产业,在11个苏木乡镇常态化开展驻点服务。这些科技特派员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与当地龙头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申报,助推产学研合作,破解产业技术难题,通过科技试验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当地科技成果转化利用。

其中,国家科技特派团格根图团长、贾玉山教授多年驻点支撑内蒙古超越饲料有限公司,通过中央引导地方发展、省部联动等项目,研发出一系列适合巴林左旗舍饲肉羊、肉牛的“饲草型全混日粮(TMR)饲料、发酵型全混合日粮”,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逐步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科技特派团肉牛产业专家组马翀团队为巴林左旗“量身定做”村级畜牧兽医服务点建设方案,深入基层走访多个肉牛养殖场,分别在青黄贮制作、牛舍建设、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灭蝇防疫等方面给出合理化建议,得到养殖企业、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以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巴林左旗“三区人才”、中国农业大学曾申明为首的肉驴产业创新团队,联合赤峰农科所动物营养和兽医团队,成功争取中央引导地方奖励资金项目,为巴林左旗肉驴产业提供新品系培育、精细化养殖、科学化防疫等全链条科技支撑。

“我们抢抓国家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和科技兴蒙‘4+8+N’战略机遇,制定《巴林左旗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发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优势,全力打造良好的‘营商营智’环境,巴林左旗现已成为区内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沃土”,巴林左旗旗委组织部部长李宗明表示。与此同时,巴林左旗正以自治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格局和“强心活点”工程为指引,全力实施“1+14”人才引进政策和配套实施办法,紧扣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大力推行科技人才“百千万”培育模式,努力造就一批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技能、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聚智赋能。

惠民为本开辟百姓增收致富路

在巴林左旗三山乡新农村村,家家户户庭前屋后银黑膜覆盖的小田园显得格外干净整洁,膜下种植的苍术迎来第二年生长。72岁的村民王德林是最早响应村里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苍术的农户,去年,他家庭院里的苍术产籽达到108斤,为他带来了2万余元的收入。

“以前闲置的院子和街道两旁荒草丛生,自从发展庭院经济以来,村民们把房前屋后的空地都利用起来了,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为村民们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新农村村党支部书记高现礼介绍。自2022年以来,新农村村大力推行庭院经济,实施“统一种植规程、统一种子农资供应、统一播种服务、统一技术服务”的“四统一”模式,采取发放种植补贴等手段,成立新农村村“党员致富突击队”,发展新农村村种植户102户,种植苍术197.1亩。通过庭院经济建立苍术育苗模式,再引导农户林下种植,建立药材种植“土地银行”,最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在查干哈达苏木阿鲁召嘎查,乡村振兴示范户七十五现场推介起了他家建设的现代化家庭牧场,“存栏的40头牛全是优质的西门塔尔牛,其中28头是基础母牛,去年共出栏优质改良公牛犊12个,按照均价1.5万元的行情计算,我家的收入是28万元”。

七十五只是巴林左旗推广肉牛“专业村+养殖小区”“专业村+家庭牧场”养殖模式的受益户之一,通过这一模式,巴林左旗建立了旗乡村三级肉牛产业综合服务体系,面向群众提供防疫、改良、诊疗、金融、保险、技术培训“六项服务”。同时,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截至2022年,全旗共打造肉牛养殖专业村108个,肉牛存栏量达到25万头,肉牛产业链累计吸纳农牧户2.3万人。

据了解,借着联农带农发展的良好势头,2023年,巴林左旗聚焦全旗监测户庭院种植的鲜食玉米、毛毛谷、蔬菜、中药材、林果、设施农业等小种植园和养殖的鸡、鸭、鹅、猪、蚯蚓、牛、羊等小养殖园,再次投入财政专项衔接资金2521万元,对到户的种养殖庭院经济和三个牧区建设棚圈项目给予“以奖代补”或“产业奖补”资金支持,所有庭院经济均配套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员,让科技进村入户,推动老百姓真正种得好、养得好。

资源汇、科技强,则乡村兴,产业优、人才聚,则农民富。如今的巴林左旗,科技创新正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 及庆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