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结婚也可以登报!这是纸媒的机遇吗?

2023-07-10 19:32:35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编辑:巩霞 李忆林子


(相关资料图)

来源:青年报、上游新闻等

7月9日,昆明一对新人举办婚礼。新郎提前在昆明日报上刊登“结婚公告”敬告亲友,同时将二人的“婚书”和照片登在掌上春城app的封面上,作为留念。昆明日报掌上春城官微称,这种做法在当地还是首次。

结婚登报,这一具有年代感的形式,近来逐渐在95后、00后中流行,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新型浪漫”。

“为纪念这个特殊日子,决定登报,以示亲友!纸质版的浪漫谁懂呀!”

6月19日,00后女生小林晒出与伴侣领证消息的同时,还晒出了在海峡都市报公告栏刊登的结婚启事。

6月29日,“原来结婚也可以登报”话题登上某社交平台热搜,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在报纸上刊登的结婚启事。不少纸媒也顺势推出“结婚登报”服务

▲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01 

结婚启事的“前世今生”

结婚登报,不是95后、00后的专利。

民国时期,结婚登报就曾风行一时。当时,国内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制度并不完善。于是,结婚时在报纸上公示,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一来知会了远近亲友,起到“社会宣誓”的作用;二来拥有一定法律效力,日后可以作为凭证;三来报纸便于长久保存,更具纪念意义。

2013年,上海图书馆还曾利用馆藏资源,从一张繁体竖版的老报纸上,为网友的外公外婆找到了他们半个世纪前的结婚启事,重拾两位老人多年的回忆。这则结婚启事刊登于1946年11月26日的《和平日报》上海版,就位于报头下方。启事告知了各位宾朋两位新人的结缘方式、证婚人、结婚典礼举办地点,并恭请诸亲友光临典礼。

▲图源:青年报数字版

当时刊登这类结婚启事的,多是家境优渥、具有开明思想的人士。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有了婚姻法和结婚登记手续,结婚启事在报纸上开始逐渐减少。而如今,结婚登报在年轻人中又变成时兴了。

现在要刊登结婚启事,已经不需要本人去报刊单位或者打电话,网上下单即可。新人可以根据根据地区选择报纸,输入登报内容。刊登费用视报刊类型、字数多少、版面大小,在百多元到上万元不等。经审核完成即可刊登。新人可以在刊发后留存纸质报纸,仪式感满满。

这些结婚启示行文大多比较简单,内容参考了固定模板,如“某某先生与某某女士在哪一天正式结为夫妇,特此公告,敬告亲友。”也有部分新人特别注重措辞,在结婚启事中留下美好的期许,如“愿修百年之好,共赴白头之约”“愿赤绳系定,白头永偕”。

02 

结婚登报为何再立潮头?

结婚登报这种极具年代感的复古方式,为何能够实现再流行,戳中当下年轻人的心思?

不少网友表示,如今很多官宣、婚礼等仪式都变成流水线式的走过场。比起很多复杂的婚俗仪式,结婚登报可以表达新人真正的感受。借用一位新娘的话来说,就是“金钱有价,情谊无价”,花费百元价格,“锁定”最珍贵的官宣瞬间,就是“刚刚好的浪漫”。

常州晚报评论,登报结婚,虽显老式,却不老套。当下步入21世纪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的年代,用登报结婚替代累人、浪费的豪华婚庆,大有可为,也会深入人心;登报结婚,简朴而不失庄重,节约而备添体面,祛除结婚摆谱的奢靡,清净攀比之心,倡导社会文明之风。

中国妇女报认为,结婚登报是一种拥抱传统文化的新尝试。当下一些年轻人登报对外宣布自己已婚,意在更加公开和透明地展示自己的婚姻状况,展示他们的爱情和承诺,我们应该给予点赞和祝福。况且报纸作为传统传播方式,有着很大的权威与公信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和珍藏价值。

03 

结婚登报上热搜,是纸媒的机会吗?

“原来结婚也可以登报”上热搜背后,也让更多人再度关注起了报纸这一传播方式。

结婚登报的流行源于其独有的郑重感。新京报评论,尽管这些启事在版面中通常只有豆腐块般大小,但是看着自己的人生喜讯变成报纸上的铅字,公开发行,让更多人见证自己的幸福,仍然具有了与电子版完全不同的仪式感。

大象评论,年轻人选择登报的方式官宣结婚,是对书面媒介的信任和尊重,纸媒也成为了证婚的其中一环。相比数字文本的编辑、发布,纸质报纸的勘验校对要严谨得多,报纸印刷的味道、质感和触感,远比电子版的TXT、JPG更为厚重。

报纸用这样的特殊方式,重新回到Z世代的视线,是一种双向奔赴。无论何时,我们享受到数字化的方便,也要认清文本载体的价值,只要人对于信息仍有需求,纸质的那套文框就永远不会消失。

中国报业杂志刊登的文章《媒体融合时代纸媒转型路径探究》曾指出,作为媒体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纸媒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见证历史,凭借良好的口碑与公信力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与信任。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涌现,传统纸媒开始面临更大挑战。

不过纸媒也从未停止转型的脚步。到了2023年,纸媒发展已走进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阶段。中国记者公众号认为,在越来越多人不看报纸的当下,刊登结婚启事发掘了报纸新的功能,为读者提供接受信息之外的更多服务,不失为报纸拓展生存空间的有益尝试。

结婚启事的“复兴”确实为许多纸媒带来启发。近一个月,全国多家日报、晚报都增开了结婚登报的业务。如潇湘晨报、湘潭日报、长沙晚报、盐城晚报、合肥晚报、深圳晚报等,都纷纷开始向读者介绍登报渠道、登报价格等信息。

报纸可刊登的内容类别也十分多样,并非仅限于“结婚”一事。升学志庆、寻人启事、招聘启事、房屋转让、婚介信息、证件遗失、公司证照、声明公告也在可选的登报类别之列。

扬子晚报表示,许多登报类型其实已经延续多年。只是,如今大家很少看报纸,也就不太关注此类消息了。好在“结婚登报”上了热搜,让很多人再一次认识到了纸媒的意义。

广电、视听产业要变天?裸眼3D风暴在路上!

赛龙舟刷屏,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村BA?

关键词: